中國信託
親子數位金融 服務

Designed by AJA

專案背景

Project Background

-

與中信銀超前部署青少年客群領先市場,
共創親子金融數位體驗

數位金融服務是各家銀行共同的發展趨勢,然市場上專屬親子的服務尚且不足,更無同時提供親子雙方的數位服務。因此,中信超前一步為家長與孩子部署,希望透過親子專屬的服務,擴大及深化親子客戶往來的根基,讓孩子在生活中培養理財智商與金融素養。


陪伴青少年踏入理財世界的好夥伴

充分探索 14-18 歲親子客群的需求,轉化為有趣、耳目一新,且富含金融教育的體驗設計,為中信親子數位金融服務奠定堅實的發展基礎。

內部訪談掌握商業目標,
外部訪談探索親子不同階段互動,定調目標用戶

瞭解家長對於親子理財的期待,挖掘親子在金融互動與零用錢管理的現況、態度與痛點,以及對於金融數位服務的潛在需求,協助定調目標用戶客群與關鍵問題

內部訪談

聚焦中信各部門,
掌握商業目標

外部訪談

探索親子不同階段互動,
定調目標用戶

4焦點團體訪談

14-18歲青少年

用錢自由度高

零用錢花費可充分自主

行動開放度高

手機個人專屬可隨時取用

14-18歲青少年用錢自由度及行動開放度漸寬, 開始需從做中學理財,也較有使用數位金融的機會。

Design Process 01 - 設計共創

激盪不同概念與切入視角,
共同為親子關係,探尋良好互動的平衡點

依據訪談觀察,我們定調出產品服務架構、重要功能與設計策略,並邀請中信團隊一同參與核心體驗共創。透過初步的設計概念草圖進行分享、討論、延伸,從家長及孩子的視角切入,討論家長干涉程度的高低對於孩子使用意願的影響,以及孩子能夠接受的控管範圍,藉以尋找親子間互動上的平衡點,保有孩子想要便利自主的同時,也維繫父母想要的安心掌握。

高三男生:「 學習相關的家長出錢,但若是自己想買的自己出錢 」( 私下透露最近花了5000元,請研究員不要告訴媽媽 )
訪員:「 對於行動支付,有機會可以試試看? 」
國一女生:「 他很方便沒錯,會告訴你餘額剩多少。 」
媽媽:「 有一種更好,他嗶了,父母會知道,一定辦! 」
國一女生:「 這樣我不會用。 」

Design Process 01 - 共創結果

家長知情孩子的用錢概況並能監督保護,孩子同時保有自主空間及消費隱私

對於青少年來說,雖不認同家長管教零用錢的使用,但仍願意服從。而親子間較好的互動,是家長有監督、協助的權利,又不直接干預或介入子女的自主權,因此,讓子女保有自決空間與隱私,家長能適度關心但不過度干涉的知情模式,是較為平衡的互動方式。

緣此,我們讓孩子保有消費內容細項的隱私,避免家長高度監視導致的關係衝突,讓孩子主動選擇是否分享消費的資訊給家長。同時,讓家長能夠設定孩子提款與消費額度的上限,保護孩子的消費在安全水位,也達到親子間金錢價值觀溝通的平衡。

Design Process 02 - 易用性測試

家長和孩子雙軌測試,
以獲得真實回饋 ,驗證親子間的互動是否合理均衡

8

位家長
8

位孩子
252

使用者回饋

初版設計後,我們邀請親子分別進行家長端與孩子端的易用性測試。驗證親子金融數位服務是否吸引家長願意讓孩子開戶使用,對孩子帳戶權限的限制是否適切;對青少年而言,是否具吸引力而願意主動探索,內容是否易懂、易學、易用。

家長普遍認為具有吸引力且新穎,且願意幫孩子開戶,甚至希望部分功能大人也能使用;多數青少年則表示會很想用。整體而言使用性優異,惟青少年對於金融名詞的較不理解與陌生,是後續設計細節優化的重點之一。

Design Process 03 - 設計迭代

各階段持續迭代、驗證假設,
建立設計優化迴圈

愈早驗證概念,愈能降低成本。團隊在研究階段快速產出初步設計概念後,即不斷在設計共創、易用性測試及細部設計等階段,與中信夥伴進行討論,反覆驗證、迭代設計方向。經歷設計草稿、測試版本至細部設計等過程的無數次優化與調整,愈加趨近使用者的真實需求。

設計共創

易用性測試

細部設計

「 放心讓孩子用錢,
獨立自主從理財開始 」

Home Bank
中信親子app

個人形象成就

將儲蓄和消費習慣,轉化為趣味且獨一無二的個人形象,加強青少年與品牌的連結,以提升品牌黏著度

清晰資訊區塊

清晰分明的資訊區塊,讓青少年快速掌握帳戶儲蓄與消費狀況,並且引導養成記帳習慣

設計亮點

青少年尋求自主獨立及自我價值,財務的個人形象幫助建立自我多元面向

在消費與儲蓄的累積中,認識、展現與分享自我

青少年時期正是開始減少對家長依賴,探索及建立自我價值的階段,此時會透過許多嘗試發掘自我形象,並試圖展現個人價值及自我認同。

青少年藉由創造自身形象,將消費紀錄和儲蓄目標的累積,轉化為獨一無二的個人形象,以青少年熟悉的限時動態形式呈現,透過分享擴散至社群並展現自我,強化了自身與理財、金融服務的連結,也在學習之中增強自信,產生自我認同。

STEP. 1

創造自身形象

STEP. 2

彈性設定時間

STEP. 3

掌握預算概念

STEP. 4

完成預算設定

設計亮點

Z 世代透過娛樂互動,理財概念融合遊戲化, 更能引導青少年學習與達標

青少年透過娛樂社交互動,具有高度數位、遊戲經驗,使用遊戲作為隱喻並融合金融概念,更有機會觸發探索,激發青少年的玩心。

創造類遊戲化的形式與包裝,呈現不同儲蓄方式與金融知識,讓青少年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認識金融概念,並在建立儲蓄目標的過程中, 讓青少年思考與強化儲蓄目標與個人的連結,將理財的過程轉化為有趣的體驗。

儲蓄行為設計 建構儲蓄目標 儲蓄管理

將養成儲蓄習慣轉化為照顧虛擬寵物,
在功能體驗上可和個人形象做鏈結。

設計亮點

家庭的金融互動蘊含關愛與信任, 家長協助儲蓄更激勵孩子與強化親子關係

家長加碼孩子儲蓄,傳遞關愛也促進彼此互動

家庭中的金融互動不只是金錢往來,更是種溝通。家長能藉此傳遞關愛、培養孩子理財習慣,孩子也同時感受到信任。

透過家長加碼孩子的儲蓄金額與訊息,激勵孩子培養存錢習慣及表達關愛。孩子也能在收到家長加碼的同時感受信任與鼓勵,強化儲蓄的動機,並且傳達感謝與平時不容易當面訴說的話語,促進親子間的溝通互動,也平衡彼此的衝突與張力。

設計細節

將陌生艱澀的金融概念,
轉化爲易懂、 有趣的互動與探索機會

強化視覺提示與故事性,協助熟悉金融概念

金流視覺化

理財概念圖像化

設計細節

強化達成目標的激勵,激發
青少年的自我成就感 & 正向心態

增強階段性的反饋,建立青少年的理財信心

社群分享

抓住青少年對消費品味、人生規劃的共感話題,透過個人化行銷達到社群擴散,並賦予銀行品牌更多人味。

專案成果

陪伴青少年踏入理財世界的好夥伴

我們透過嶄新的金融數位服務,由 0 到 1 打造滿足親子雙方需求的體驗,並充分連結中信既有的服務體系。在體驗設計中,適時提供機會教育與引導鼓勵,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,逐步學習理財觀念,開始記帳、控管收支平衡、培養儲蓄習慣,從而提前與中信建立起互動與信任關係。創新,不只是設計上的突破,更創造了親子與銀行之間的雙贏體驗。


Global Finance 2022

Outstanding Innovation in Mobile Banking,
Global 全球卓越創新行動銀行

《哈佛商業評論》全球繁體中文版第二屆「數位轉型鼎革獎」

商業模式轉型獎 大型企業組 ─ 楷模獎 及 ESG特別獎

PROJECT RESUL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