後疫情時代的遠距教學
蓬勃發展的數位化內容
面對疫情的變化,學校老師以及家長們積極地思考,如何幫助孩子們更好地透過網路進行學習。對於專門教授學科知識的老師來說,只要將手邊的教材數位化,或多多利用影片、音檔以及其他線上資源,所需要調整的幅度最小。
相對於知識型學科,技能型課程也可透過非即時的影片進行學習,如:程式語言、瑜珈、烹飪等,只要學員能夠跟隨老師切分好的步驟,是不是即時互動,都不影響學生的學習表現。以國外的線上學習平台 Coursera 和國內的磨課師來說,這些單元化的課程組合,配合線上討論區、作業繳交區,是目前台灣教師較為熟悉的線上教學模式。這類平台除了使用單元化的數位教材,更搭配數位互動學習的工具,幫助老師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,並進行互動。
科技如何幫助創意學習
網路能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,幫助學生與不同年代、文化下的人們進行思想上、美感上的交流,並啟發學生的思維廣度。同時,各種基於興趣、愛好而成立的社群,也能延續學生的學習熱忱,匿名學習也能減緩學習者犯錯的擔憂與焦慮。透過科技的協助,人們擁有更多的機會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創意。
如何設計線上學習產品
線上課程種類豐富、數量龐大,以平台架設者的角度來看,在思考該如何設計一款線上學習平台產品時,有多個面向需要考慮。普林斯頓大學名譽校長威廉.鮑恩 (William G. Bowen) 在〈線上教育現況〉提到以下數種關於線上學習系統常見的區分方式,這些區分方式或有互相重疊之處。
課程內容
Course Content
- 課程難易度
- 適應性學習在課程中的運用程度
- 學員的互動空間
- 是否能與老師進行互動
證書
Certificate
- 課程是否提供學分與學位
- 是否提供結業證書
- 課程材料的知識產權歸屬
- 組織營利性質為何
授課方式
Teaching Methods
- 完全線上或線上與實體結合
- 線上課程是同步授課或兩者兼具
- 課程直接面向學生,或以學校機構作為中介
- 主要的目標學生群體是誰
- 課程是否具備重新定位及改編的適應性